本网讯(记者 曾道华)【导语】糍粑,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春节必备佳品。过去,每到年关,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近些年,传统虽有些改变,但糍粑仍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元素。




“我家的3亩稻田栽的都是糯谷。此外,我每年还从村民家中购买1万斤糯米来加工。1斤糯米买3元,1斤散装糍粑卖8元,在腊月就能赚3万多元。”九组村民吴世特说。
糍粑,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春节必备佳品。过去,每到年关,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近些年,传统虽有些改变,但糍粑仍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元素。
白丝糯米远近闻名


白丝糯产量不高,亩产大约在600-800斤,要想口感好需种植在高山上的梯田中,且需灌溉冷山泉水。白丝糯用本地井水浸泡、蒸制者为最。观之纯白如玉、拉之如丝,食之柔中带韧,软嫩可口,这是白丝糯远近闻名的原因所在。
“白丝糯”糍粑走俏远近市场




“散装糍粑8元/斤,精装10元/斤。”树凉村村支书、合作社负责人唐启来接到长沙客户询问价格的电话。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春节的临近,白丝糯糍粑销售越来越旺,前来村里购买的顾客日渐增多。其中来自新化县的廖女士不远百里特意从新化一大早赶过来购买白丝糯糍粑,一买就是100斤。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春节的临近,白丝糯糍粑销售越来越旺,前来村里购买的顾客日渐增多。其中来自新化县的廖女士不远百里特意从新化一大早赶过来购买白丝糯糍粑,一买就是100斤。
树凉村白丝糯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把品牌打出去,现在也作起了网络销售,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远销长沙、深圳、、广州、北京等地。
“农闲” 白丝糯为村民增收




“我现在打糍粑每天收入140元,比起在别家做工好多了,整个腊月可挣3000多元,况且现在是农闲时节。”村民唐义辉对记者高兴地说道。
唐义辉,树凉村三组人。家里有两个小孩上学,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小学。还有一个80多岁的父亲要照顾,所以不能远出打工,只能在家务农。农闲时节打糍粑为他解决了备年货的资金。
据了解,白丝糯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腊月初一以来,糍粑销售量一天比一天大,现在每天能卖出1400余斤,整个腊月可卖出30000余斤。合作社每天做事的村民有8至10人,按单双日分班。可解决村民部分闲置劳动力20余人,为村民增收。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曾道华]
[编辑:管理员]
唐义辉,树凉村三组人。家里有两个小孩上学,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小学。还有一个80多岁的父亲要照顾,所以不能远出打工,只能在家务农。农闲时节打糍粑为他解决了备年货的资金。
据了解,白丝糯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腊月初一以来,糍粑销售量一天比一天大,现在每天能卖出1400余斤,整个腊月可卖出30000余斤。合作社每天做事的村民有8至10人,按单双日分班。可解决村民部分闲置劳动力20余人,为村民增收。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曾道华]
[编辑:管理员]
来源:红网溆浦站
作者:曾道华
编辑:网站值班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